假性高血壓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肱動脈血管壁增厚硬化,需要較高的氣囊壓力才能阻斷血流,所以間接測壓常獲得較高的血壓讀數,甚至比直接測壓法血壓高出30毫米汞柱以上。我們把這種血壓升高叫假性高血壓。診斷標準是:袖帶壓比直接測壓收縮壓>10 毫米汞柱,舒張壓>15 毫米汞柱,假性高血壓在老年人、脈壓較大的病人中并不少見,若診療失誤會引起嚴重的后果,所以臨床上診斷原發性高血壓時,應想到此情況,以免誤診。
哪些高血壓屬于假性高血壓呢?
(1) 臨界高血壓。臨界高血壓也稱為邊緣性高血壓或高正常血壓。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高血壓的標準確定為140/90毫米汞柱,臨界高血壓的標準為:收縮壓13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85~89毫米汞柱。雖然臨界高血壓不屬于高血壓范圍,但其中有20%可能會發展為高血壓。
(2) 高原性高血壓。凡在海拔較低地區時血壓正常,而到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后,血壓持續升高超過140/90毫米汞柱,并且還伴有高血壓癥狀,排除其他原因所導致的血壓升高,才算是高原性高血壓。它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缺氧。
(3) 波動性高血壓。波動性高血壓是指病人血壓常變動在正常血壓、臨界高血壓以及高血壓之間。由于血壓具有波動性,一次很難準確地測出個體的血壓水平。所以,重復檢測血壓還是有必要的。
(4) 潛在性高血壓。有一些人,當受到某種刺激或應激負荷后,血壓增高并超過正常范圍,稱之為潛在性高血壓病。這是降壓機制功能不全或升壓機制功能亢進所造成的。倘若調節得不到恢復并且還繼續擴大,最后調節量的狀態發生了改變,這個變化過程,即為潛在性高血壓的發生過程。
高血壓的“白大衣現象”
有些病人見了醫生就緊張,當醫生示意要測量血壓時,病人的血壓即刻升高,但在離開醫生后血壓即恢復正常,這就叫高血壓的白大衣現象。也就是說由于醫務人員在場引起患者血壓反射性升高。
美國醫學家曾對三組病人進行對比研究,其中292人以前被診斷為可疑高血壓,42人有高血壓,37人血壓正常。首先由醫生測量并記錄,然后在每個人身上安裝一個動態血壓監測器,24小時內每隔15分鐘記錄1次(晚上30分鐘)。結果20%的可疑者和50%病人血壓波動在正常范圍。說明一般日常生活活動量對血壓影響不大。醫學家認為,這種一見醫生血壓就升高的現象,是對測量血壓的條件反射,多見于抽象思維能力較強者或年輕臨界高血壓患者。可能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和副交感神經活動受抑制之故。同時指出對這種現象的高血壓病人,加用β受體阻滯劑,如心得安、美多心安(倍他樂克)、氨酰心安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均可消除或減弱這種現象。
哪些人容易發生假性高血壓?
1. 用降壓藥治療中的高血壓患者;
2. 平時血壓偏高(130-139/85-89)者;
3. 經常吸煙、飲酒的人;
4. 在工作崗位不順心、家庭關系不和睦,經常受刺激或壓力過大的人群;
5. 經常不活動的人;
6. 身體肥胖者;
7. 患有代謝綜合癥、糖尿病、體位性高血壓或低血壓,以及平時心動過速的人。
假性高血壓如何確診
假性高血壓可通過直接動脈內測壓而得到確診。或者增加氣囊內壓力使其遠超過橈動脈壓,此時假性高血壓患者由于其動脈管壁的硬化就可觸摸到條索狀的橈動脈,而動脈管壁尚軟的患者就觸摸不到橈動脈。
假性高血壓的發生率并不高,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對于周圍動脈很硬,血壓也很高的高血壓患者,如果末發現有明顯的腦、心、腎等重要器官損傷的表現,應考慮假性高血壓的可能。
假性高血壓患者日常生活應注意什么?
1、假性高血壓患者不宜長時間伏案疾書,因為這樣會使大腦過于緊張,極易誘發血壓升高。
2、起床宜緩慢,早晨醒后不應立即下床,先仰臥片刻,活動一下頭頸部和上肢,以適應起床時的體位變化。
3、切忌屏氣用力排便,否則有引發腦出血的危險。大便時蹲位易疲勞,坐便最適宜。
4、早餐宜清淡,如1杯牛奶或豆漿、1個雞蛋、1片面包。
5、晚餐宜少,以七成飽為宜,不要只吃干飯,應配些湯類或粥類。
6、堅持晨練,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不宜劇烈活動。輕度的活動,有利于緩解動脈的緊張。
7、溫水洗澡,過熱、過涼的水都會刺激皮膚的感覺器官,引起血管舒縮,從而影響血壓。用40℃左右的溫水洗澡、洗臉、漱口為最佳選擇。
湘公網安備 4303020200127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