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慢性損傷
1、急性損傷 如脊柱骨折,韌帶、肌肉、關節囊的撕裂,急性椎間盤突出等。
2、慢性損傷 如韌帶炎,肌肉勞損,脊柱骨關節的增生和退變,脊柱滑脫等。
(二)炎性病變
炎性病變分為細菌性炎癥和非細菌性炎癥兩種。
1、細菌性炎癥 可分為化膿性和特異性感染如脊柱結核。化膿性感染多見于椎間隙感染,硬膜外膿腫,椎體骨髓炎。
2、非細菌性炎癥 風濕性肌纖維織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強直性脊柱炎,能儲關節致密性骨炎。
(三)脊柱的退行性改變
如椎間盤退變,小關節退變性骨關節炎,繼發性椎管狹窄癥,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假性滑聰及脊柱不穩定等。
(四)骨的發育異常
脊柱側凸畸形,半椎體,狹部不連性滑豚,駝背,能骼腰化或腰椎骰化,脊柱裂及鉤狀棘突,水平骰骨,下肢不等長,扁平足。
(五)姿勢不良
長期伏案工作或彎腰工作,妊娠,肥胖所致的大腹便便。
(六)腫瘤
骨與軟組織腫瘤,骨髓或神經腫瘤等。
(七)內臟疾病引起的牽涉性痛
婦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腎臟疾病如結石J瘤、腎下垂、腎盂腎炎及腹膜后疾病如膿腫,血腫等可引起腰背涌,肝股和心臟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八)精神因素
隨著社會進展及節奏的加快,此類疾病逐漸增多,如慢性疲勞綜合征,精神過敏的脊柱炎,神經衰弱,瘟病,抑郁癥。
機 理
一、急性損傷
急性損傷可使組織小血管破裂出血,組織水腫,滲出。血腫可引起無菌性炎癥反應。H、 K、前列腺素、組胺、滲透壓被認為是引起疼的主要因素。在骨折的血腫中pH值可達幼以下,呈酸性,具有較高的H濃度,因而引起疼痛。組織的水腫、滲出可使組織滲透膨高,同時組織細胞的破裂便細胞同谷物將撤呈酸性的溶菌酶釋放,從而引起疼痛。急性損傷可使韌帶及肌肉撕裂,關節囊損傷從而導近受損部位的疼痛,骨折脫位,血腫可壓迫脊髓或神經而產生壓迫癥狀引起遠端疼痛或麻木,嚴重者可引起癱瘓。
二、慢性勞損及退行性變引
慢性勞損及退變可使椎間盤、小關節突關節、韌帶及肌肉發生一系列的改變而引起疼痛。
1、椎間盤的改變 成人椎間盤血液供應只有纖維環表層有少量血液供應,其營養主要依靠淋巴的滲透,又由于下腰椎間盤勞損多,負荷重,且位于活動段與固定段的交界處,在20歲左右即可發生退變。Nachemson的研究表明如果以站立位腰椎間盤內壓力為100%,在坐位時為150%,若再向前傾斜則增為180%,站位稍前傾為150%,由此說明長期的坐位或站立有前傾位工作的人更易發生椎間盤退變,由于后側纖維環退變的最明顯,故易破裂而導致椎間盤突出,這樣首先可刺激竇椎神經的在椎間盤后面的分支,引起腰痛,若壓迫刺激神經根則引起靜脈回流受阻,神經根水腫,發生無菌性炎癥,也有人認為髓核內的糖蛋白在蛋白和組胺可引起神經根的化學性炎癥,這些均提高了疼痛的敏感性,引起放射性坐骨神經痛。
2、小關節突關節的退變 此關節為典型的滑膜關節,由于椎間盤的退變,其內水分減少,椎間隙變窄,脊柱的壓力就由關節突關節承擔,由于超生理耐受的壓應力,使軟骨逐漸變為黃色不透明,繼而出現粗糙不平,磨損脫落,壓迫竇椎神經在其周圍的分支而引起腰痛,小關節突關節的滑膜炎癥也可引起腰部疼痛。
三、炎癥引起的腰背疼痛
炎癥中的一些物質如H+、前列腺素、組胺、緩激肽等可作用于神經的痛覺感受器引起疼痛,組織滲透壓的增高也可引起疼痛。組織缺血可使局部組織的酸性代謝物積聚,組織中H+濃度升高而引起疼痛。類風濕及創傷均可引起細胞損害和細胞解體,釋放出酸性的溶酶體酶而產生疼痛。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其膿汁呈酸性,而無痛性結核性膿腫中呈中性。炎癥還可引起組織充血、水腫,組織壓升高而引起疼痛。
四、淚瘤引起的疼痛
腫瘤的膨脹性生長可使周圍的神經末梢或神經干受到壓迫或刺激而產生疼痛,腫瘤的內部為酸性也可引起疼痛。脊柱腫瘤還可擠壓神經根而引起沿神經走向的放射痛,壓迫脊髓可引起脊髓壓迫癥而引起受壓平面以下感覺運動障礙。
五、骨質疏松引起的腰背痛
骨質疏松與疼痛的關系尚不十分清楚。骨質疏松可能引起椎體壓縮骨折從而引起腰背痛
湘公網安備 43030202001274號